top of page
Heading 5
台灣垃圾掩埋場爆滿,焚化處理成本又高,垃圾無處去。
《遠見》雜誌特別報導 圖/張志傑
關於零廢棄(Zero Waste),可以從這裡開始
我們都知道不浪費和回收可以減少所謂的「垃圾量」,但你知道現在單靠這些方式已經來不及抑止全球不斷攀升的垃圾處理量了嗎?隨著人口增長、蓬勃的經濟發展、城鄉都市化以及便利的購物型態(例:網購及速食時尚)等,每人每日的平均垃圾量正在以你沒有意識到的速度不斷增加中哦!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年均垃圾量在2025年有可能會竄升至22億噸!若消費必然會產生垃圾,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可以從源頭開始減少垃圾的產生呢?
從源頭,減少不必要消費、不買過度包裝的東西、避免使用或購買一次性產品等,讓垃圾從源頭就不會存在,減緩後端回收處理垃圾的程序和總量。
一般說的零廢棄執行準則為以下的5R:
-
拒絕(Refuse)你不需要的
-
減少(Reduce)你需要的
-
重複使用(Reuse)你消費而來的
-
回收(Recycle)你不能拒絕/減少/重複使用的
-
分解(Rot)剩下的殘渣做成堆肥
有誰在做零廢棄?
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有一間餐廳Restaurant Nolla就以成為世界上第一間真正零廢棄的餐廳為目標,從進貨的包裝到餐廳建築的設計,甚至到料理的菜色,都在思考如何拒絕製造更多的垃圾以及達到完整利用資源的「零廢棄」志願。
日本德島縣的山間小鎮上勝町早已因零廢棄行動在國內外極富盛名,鎮上的Rise & Win釀酒廠更是從裡到外貫徹「零廢棄」,不只釀酒廠建築皆以回收材料製成,連釀造過程產出的果皮穀麥也都會拿來再利用。
還有美國一名年輕女孩Lauren Singer,自2012年開始嘗試零垃圾生活,5年間的全部垃圾量竟只有一個小玻璃罐大小。她還接著成立自己的無包裝商店,從消費開始分享零廢棄概念及無包裝生活方式。
其實不只是國外,「零廢棄」的行動在台灣也已開始被討論。有小事生活阿好的無塑生活實踐,新北市政府的rebag平台啟用,和致力減少一次性杯使用的青瓢環保杯租賃系統,甚至是各個開始嘗試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或家庭,減廢無塑和「零廢棄」生活愈來愈被大家重視和思考。而除了固體廢棄物,事實上廚餘也是一項必須被關注的議題。
廣義的垃圾:廚餘
目前送進焚化爐的家庭垃圾中有四成屬廚餘。你可能會想,廚餘進到焚化爐不也一樣能燒?但因廚餘中水分及鹽分含量較高,焚燒時會降低焚化爐燃燒溫度,若再混合塑膠等等一起燒便會產生戴奧辛。含有毒性和重金屬的底渣無法再被回收利用,而非法傾倒底渣的新聞也時有所聞,這些底渣可能進到土壤或是地下水源,最後隨著飲食進到我們體內。且目前焚化爐的污染防治技術及後續處理不及消化每日大量的廚餘產生,所以現在最好的解決方式仍是回到源頭減廢-廚餘減量來應對囉!
不過除了源頭減量,剩食的處理和再利用也是「零廢棄」很重要的一環。在丹麥,減少食物浪費的倡議活動十分熱絡,2016年WeFood超級市場在哥本哈根新開了兩家店面,只賣超過最遲銷售日期(sell-by date)的食品。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學生自發組成了堆肥製造組織,將收集來的廚餘做成堆肥,並且透過「堆肥指導」(Compost Coaching)行動來向大眾說明廚餘回收分類的重要。台灣有春一枝商行,收購農民生產過剩的水果製成冰棒、有各地開展的食物銀行和社區冰箱,解決糧食過剩的問題、也有2014年發起的「石頭湯計畫」,夥伴們蒐集多餘的食材來整理分配給更需要的街友。這些行動不僅減少了食物的浪費,也讓我們能更有意識的看見自己的生活與周遭環境的連結究竟有多密切。
還有這些可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例子,還有更多的行動正在發生或是正在醞釀,放上其他也一樣很棒的網頁或資料,邀請你一起加入「零廢棄」的行列!
-
zero zero團隊以好回收,好生活為信念,提倡零廢棄、零浪費、全循環的新生活運動。
-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飲食革命專頁
-
享食台灣(Foodsharing Taiwan)嘗試系統性的對抗食物浪費議題,蒐集餐廳或店家即將丟掉的食物並重新分配。
-
減少浪費的理念也成為新創公司的收入新點子!
-
看守台灣(Taiwan Watch)進行的全台廚餘分類、回收/再利用實況調查
bottom of page